有常规充电(慢充)和快充(快充)两种充电方式。根据不同的车辆电池、环境和温度等,充电时间各不相同。慢充一般在5-10个小时充满,快充可以在20-30分钟充满80%,1个小时完全充满。
2.1 充电桩设备本身并没有太高的技术上的含金量,标准统一,兼容性好,质量稳定,施工得当就可以。竞争差异大多数表现在所生产设备的稳定性、成本的控制、品牌口碑和招投标能力。
充电运营的基本盈利模式有:服务费、电力差价、增值服务,还有即将出台的国家补贴。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又是涉足国家管控的电力行业,服务费和电价都受到国家指导,无法自由定价,补贴几何也未见具体数目,增值服务的空间和各种商业拓展依然在摸索中,所以虽然大量的充电桩正在快速建设中,但这个充电运营这个行业本身却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1)政府主导是由政府投资,运营。优点是推进力度强,缺点是财政压力大,运营效率低下,不一定适应市场化。
2)企业主导是由企业投资运营,与电动车销售,充电桩生产搭配。优点是运营管理效率高,缺点是缺乏统一管理,可能会产生无序竞争。
3)混合模式是由政府参与扶持,企业负责建设。优点是能使政府和企业产生互补,更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但缺点是受政策影响较大。
4)众筹模式是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优点是可提升社会资源利用率,适应市场,注重客户的真实需求,缺点是各方利益整合有难度,终究是要靠政策的引导。
我们很容易发现,就当前的充电桩产业来说,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非常大。国家层面的精神和文件比较明确,但在地方的政策细则出台前,实际上我们还没办法做出量化的分析和精确的判断。
1、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发《关于电动汽车用电价格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充换电设施经营企业可向用户收取电费和一定的充电服务费。
2、2015年,充电桩行业最重磅的两个文件是〔2015〕7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其配套文件: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和住建部在系统内部联合印发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
3、2015年12月底,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也联合国家能源局、工信部、科技部等对外发布了全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及通信协议等5项国家标准,今年1月正式实施。紧接着,国家政策对于废旧电池的管理利用也日渐清晰。1月8日,工信部官网发布了重要的公告,对《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战略诉求十分明确,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桩的政策也十分坚决:定下目标,发布进度表,然后是解决阻碍电动车发展的2个重要问题:充电设施标准的统一,废旧电池处理。接下来就剩下补贴政策的全面落地,作为撬动充电桩快速地发展的杠杆了。
1.就目前的市场来说,短期内设备商更需要我们来关注。运营还没明确的盈利模式,然而设备市场有千亿的空间,已是一个确定的数据。面对这样一块肥肉,汹涌而至跃跃欲试的厂家非常多。目前已挤到餐桌前排的上市企业主要有:国电南瑞,许继电气,上海普天,奥特迅,特锐德,通合科技,万马股份 。下面将详细分析这几家业内公司。
南京南瑞集团是负责起草充电设施最新国家标准的公司之一。另外几家单位分别是国家电网,中国电力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南瑞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国电南瑞在充电桩设备的行业地位举足轻重。低一级别的参与起草国标相关上市公司有许继电气,奥特迅,上海普天。
国电南瑞是国内最有技术实力的高端电力设备制造商,是国家电网在高速网路已建充电站的主要设备供应商。公司同时也涉足充电桩运营领域,也已开发线上APP参与运营。不过充电桩并不是他们的主要营业产品,对业绩的贡献还有待观察。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直属产业单位,是中国电力装备行业的大型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核心主导业务是智能变配电、智能用电、电动汽车充换电及驱动控制、直流输电及电力电子、新能源并网及发电、工业及军工智能供用电、轨道交通智能牵引供用电等电力装备的制造和系统解决方案的提供。
许继电气的充电设备在市场上的口碑极佳,和南瑞一样是国家电网的主要设备供应商。也同样的,充电桩并不是他们的主营产品。
南瑞和许继作为电力设备行业的领军国企,有一个共同的实控人国家电网。可以说,在技术实力和背靠市场这两方面都比非公有制企业有非常大的优势。但是在2015年,他们却并不是充电桩的主角。这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在业内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信息的帮助下,我们探究到了深层次的原因:1)国家电网旗下除了南瑞和许继,还有中国电力科学院也同时涉足了充电桩领域。这就产生了同业竞争,资源浪费的情况,所以国网希望整合资产,不希望同门相残,最终的目标或许是把充电桩产业整合到一个企业中,而这次的整合又涉及到南瑞的一个分支南瑞继保的安排,使整合产生了很大的难度,在局面未落地之前,南瑞和许继都放慢了充电桩的脚步。2)也是一个很现实的原因,电动汽车和充电桩一直以来存在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战的情况,市场上现有的充电桩都出现了各种不兼容,假如没有和整车厂进行足够的技术协调很容易出问题。新国标直到2015年12月才正式下发,这也是南瑞和许继这两家巨头并不急于抢占市场的原因。3)同属国家电网的他们的同门师兄中国电力科学院掌握着入网检测这只令箭,不厚道的揣测一下,市面上其他公司开发的所有充电桩产品的性能质量数据对他们是不设防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要他们愿意,随便什么时间都能后来居上。所以并不急于发力。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大家都认为国电南瑞和许继电气在充电桩业务上有很大的潜力,至于何时爆发,可以重视国家电网的一些资产整合动向,一旦同业竞争等坏因被理顺,继承了衣钵的那一家可以迅速夺回市场,成为龙头。
充电桩板块最需要我们来关注的公司,正全力推进电动车充电业务,目前已完成了线下充电终端、移动app、充电管理、云端数据增值服务等大ECO的布局,同时还推动和支持电动汽车分时租赁等业务的快速展开。来自公共信息数据显示:2015年,特锐德子公司特来电成立合资公司33个,项目落地城市81个,建设公共充电站1843个,建设充电终端29121个。目前来看,特锐德是理论上最有希望成为这个行业龙头的公司。充电桩的圈地运动存在着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变量,就是抢占区域内变压器的富余容量。每个用电单位内的变压器富余容量是有限的,你抢险占据了,后来者再要建,还需要另外投入增加变压器容量,将增加成本,这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给了先发优势公司一定的护城河。这也是特锐德值得被看好的一个原因。必须要格外注意的风险是过于激进的发展和布局带来的金钱上的压力,投入过大,而业绩短期无法有效释放,在政策尺度并不确定的情况下,公司的前景也同样存在不确定性,玩崩了也不是没有可能。目前股价已经相对处于高位,需要谨慎乐观,等待相对安全的买点。
公司是最大的直流操作电源制造商,高频智能化充电模块已是成熟产品,是充电设施新国标的参与起草方,在长期资金市场上一直以纯正的充电桩概念股出现,具有先发优势和丰富积累。
公司新研发的矩阵式柔性充电堆,具有模块化、标准化、预装式、集成化等突出特点,既可缩短建设工期,又可以大幅度降低充电站建设投资,拥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每套充电堆可满足64辆纯电动出租车或720辆社会乘用车的充电需求。15年6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对奥特迅的“矩阵式柔性充电堆”技术进行了鉴定。此产品针对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具有建设周期长、各个工程差异较大、现场安装调试时间长、投资较大等特点,预计会赢得市场的足够关注和青睐。
然而比较不幸的是,该公司目前正陷入困境。董事长因个人案件被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公司董事会并未及时披露此重大事项遭到了证监会的处罚,在2015年业绩快报中,我们也看到营收净利都有大幅的下滑。所以该公司暂时具有极大的风险,不适宜马上参与。但是作为充电桩强概念股,值得持续关注:如果公告中所解释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等新兴业务前期投入较大,暂不能产生与之相匹配的营业收入。”被证明与事实匹配,那么低估反而会是入场建仓的良机。
上海普天的子公司普天新能源是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公司,2010年就已进入该行业,作为国企的先锋力量为新能源电动车商业化应用打造产业链支撑体系。创新地提出了“整车租赁、智能管理、便捷消费”的商业模式,结合所在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和发展的新趋势,提出城市整体解决方案,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规模化、商业化、可持续发展走出创新路径。
在资本市场,上海普天是作为充电桩的龙头被炒作的,公司已深度参与充电桩产品的生产和运营,成为具有市场口碑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不过事实上,充电业务并不是普天的主营业务,在2015年的中报中,公司也明确说:充电桩业务占公司总出售的收益的比重不高,对公司业绩未有太大影响。所以上海普天只能作为一只强力的概念股进行炒作,如果想长期投资需要谨慎。
公司是行业领先的电力操作电源模块制造商,是最早涉足国内电动汽车车载电源,及充换电站充电电源系统领域的企业之一,企业具有优质客户包含鲁能智能,国电南瑞,国网普瑞特等知名电力设备厂商及宇通客车,福田汽车等大型整车制造商。充电桩有关产品为最核心的充电模块,毛利达到50%,目前的年营业收入尚不到一亿元,相对充电桩产品的市场容量,公司未来具有很大的业绩提升潜力。
作为2015年12月31日刚上市的次新股,估值短期来看并不低,但长久来看,业绩的增长可完全把目前的高估值覆盖。
公司主营电缆产品,立足原有业务,积极向充电桩领域转型。已多次中标国网集采,充电桩订单增长迅速,客户结构趋向多元化,已经快速摆脱纯概念兑现业绩,未来有望持续向好。立足设备的同时,公司由“充电设备生产”向“智能充电网络站点平台运维”转变思路,积极探索“互联网+充电运营”新生态,上线了爱充网APP,搭建“设备+服务+运营”重度垂直产业链。
作为一家积极转型的中型公司,未来有业绩兑现的强烈预期,虽然已经经历了较大涨幅,但股价尚有空间,逢低能关注参与。
2.充电桩运营的盈利模式处于摸索中,政策仍然未完全落地,因此运营短期无法兑现业绩,但长期具备想象空间。
根据2020年充电设施建设目标依次分析,1000座城际快充电站只有国家电网能做。公交,出租,环卫物流等专用车的充电站大部分会由政府部门主导。280万居民小区充电桩绝大部分是私人用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是少数。以上这些去除后,社会资本追逐的蛋糕就是:50万个分散的公共充电桩+2400座城市公共充电站+150万个位于公共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写字楼和工业园区等内部停车场的充电桩。
公司立足原有智能电网与智能用电产品,大手笔投资光伏电站作为杠杆,同时发力储能领域与充电桩领域。这是一家立志成为平台型的公司。已有公共充电站的丰富运营经验,未来将把充电桩作为下游接口,建立属于自身个人的能源服务商行业闭环。作为一家积极进取的中小规模上市公司,又有更高一层的发展诉求,潜在的空间是比较大的。
公司是电动汽车的龙头,同时也参与了充电设施的标准制定,作为电动车配套的充电桩运营,早已是比亚迪的业务之一。未来的发展是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完整塑造过程,比亚迪可能达到的潜在空间是最为巨大的,必将是业内的龙头。
新能源整车产销“火爆”,充电设施领域的表现也很是活跃。充电桩领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又一重要战场。敏锐的资本蜂拥而至,线下“抢地盘”建充电桩,线上则是各种充电APP,目前下游充电桩运营的提前火热,直接拉动了上游的设备制造,在短时间内就已达到白热化。
然而,有句话说得好,提前一步是勇士,提前两步是壮士,提前三步可能成烈士。充电桩看似繁荣的背后,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
很多车主觉得充电不方便,找不到近的充电桩。然而同时,很多建成的充电桩却没有车子来充电,大量闲置,这个情况在高速服务区的充电站尤为明显。这个很大原因是充电桩建设的无序造成的,市场纠偏需要时间与成本,此时政府的引导显得很重要。
充电桩本身并没有很高的技术上的含金量,也正因为如此,有实力的企业展开了一轮博弈,都企图用自己的影响力来成为主导者,政府作为利益的参与者之一并没有及时的出手,直到2015年年底,新的充电设施国标才出台。而此时,很多充电桩已经建设完毕,更多充电桩产品已经在生产线上,老的桩和车,兼容性是有一定的问题的,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和潜在的矛盾。
对整个电网来说,目前充电桩的用电量所占比重是非常微小的,然而随着行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电网也会面临压力。尤其从局部来说,很多老的物业和用电区域,变压器的富余容量并没那么多,在建设充电桩的时候就需要额外投入,增加变压器的富余容量,这会增加管理的难度和利益各方的调和。
目前大部分的充电桩运营商肯定是亏损的,这来自盈利模式的不确定。前文已经说过,运营充电站,目前的盈利来源主要是四个:电力差价,服务费,补贴,增值服务。电力行业是涉及垄断的敏感领域,电力差价有多少,完全在电网手里,可以有可以没有,即使有也少到可忽略不计。服务费一般在1-2元一度电,但这个也受到监管,并且这个名目比较被用户排斥。地方补贴成了影响一个充电站盈利状况重要的因素,目前具体的补贴政策千呼万唤还未现身。另一个主要的因素是高昂的地价,地价每个地方差别很大。充电桩的运营暂时算不出来准确的数据,但能确定的是目前大部分是亏损的。
直流快充80%的电量大约需要20-30分钟,具体时间依据不一样的汽车电池容量和匹配度等详细情况各有不同,这是加油时间的十倍以上。等待时间过长如果在技术上无法突破,会让相当部分的消费者没有办法接受电动汽车,成为制约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的瓶颈。但是反过来,这也可以转化成充电桩运营的商机。国外已经有了一些结合商圈建桩与商业共赢的范例,值得国内运营商借鉴和学习。
运营商各自为战,建立属于自身个人的结算系统,对商家来说圈地无可厚非,但对车主来说这样十分不便,因为运营商太多,各自的充电桩数量有限,只找一家运营商不足以满足日常充电需求,为此可能要办理不止一张缴费卡。同时,笔者发现和充电桩有关的智能手机APP已超越100款之多,属于上市公司的分别有科陆电子 ,特锐德 ,易事特, 比亚迪, 上海普天 ,国电南瑞, 众业达,万马股份等。APP寻找定位十分方便,但不同的软件使用体验各不相同,最大的问题还是行业壁垒,几乎所有大的商家都是只提供自家充电桩的相关搜索定位服务,事实上目前仅靠同一家运营商很难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全面需求。根据商业运行的规律,行业的洗牌将在所难免,未来必然会淘汰大部分,留下资金实力强,规模大,服务优质的商家。目前来看,真正烧得起钱的只有国家电网和有决心投入资源的上市公司,中小企业很可能熬不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
充电桩的未来是美好的,但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整合,大浪淘沙。2016年新能源汽车是继续迅速增加的局势,电动车的存量大幅度增长是明确的利好趋势,市场需求量变大,投资回报率有所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而如何更高效的投入,需要政府的引导,行业的规范,等行业上下游的一起发展共同促进,一起探索更新更有效的商业模式。潜在的想象空间在于:
充电桩连接的不是一辆新能源汽车,它可以是能源变现的渠道,也可以是能源数据流量的导入端口,进而也可以是一个数据门户的入口。有了互联网的加持,充电桩不再只是一个桩,而成为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接口,能配合电动汽车的分时租赁,电动车4S店的增值服务,电子支付,大数据等,也能成为车联网甚至是网络社区的重要一环。当然,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规模。特锐德目前正在做的就是不断的扩大规模,打造基于充电桩网络的商业帝国。
电力改革充满了坎坷,但大的趋势永远是逐渐放开的。售电端的真正放开,将会给予电力能源生产者更大的利润空间,而民用的充电桩有很大的可能成为顺理成章的第一个出口,真正兑现利润。
从政策的力度和产业上下游的火热程度看,商业运作的大势已经起飞,短期没什么可以阻挡电动汽车以及充电桩产业的加速发展。如果说有,那只有氢燃料电池,石墨烯以及其他新技术被证明可以从各方面完全取代电动汽车的那一天。像这种整个行业的黑天鹅出现的概率是存在的,但不会以很突兀的方式出现,毕竟社会投资的沉积不可能被轻易放弃,所以只需要保持一定关注就可以。
特别感谢@旅行者2012@炒股的小沙弥给予的帮助。以及在之前的征询贴中众筹信息的所有球友~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